“若生明清,只嫁张岱”:有趣,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性感_生活_曾祖父_陈继
当然可以!我帮你把文章内容用不改变原意的方式改写,增加一些细节描写,同时保持篇幅接近原文。看下面:
---
有才
张岱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,家族背景显赫。他的曾祖父张元忭曾中状元,后来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,官至翰林侍读;他的祖父张汝霖,则是万历二十三年进士,起初任兵部主事,后来历任山东、贵州、广西等地副使。至于他的父亲张耀芳,则花费四十余年沉迷于科举,却屡试不中,最终担任山东鲁王的长史一职。
除了家世显赫,张岱还天资聪颖。史书上记载了一段有趣的往事:张岱随祖父张汝霖前往杭州,恰巧遇到当时著名的文人陈继儒。陈继儒听说张岱擅长对对子,便指着一幅描绘李白骑鲸的屏风说:“太白骑鲸,采石江边捞夜月。”张岱当即回对:“眉公跨鹿,钱塘县里打秋风。”陈继儒听后哈哈大笑,称赞张岱聪明过人,亲切地称他为“小友”。
展开剩余84%张岱学识渊博,涉猎广泛,精通经史子集,无所不通;对天文地理同样了如指掌。他的著作《石匮书》与谈迁的《国榷》齐名,且成为《明史纪事本末》的重要蓝本;他的《夜航船》包罗万象,涵盖了从三教九流、神仙鬼怪到政治人物、法令沿革的广泛知识;他的《陶庵梦忆》则生动描绘了明代江浙地区百姓的生活百态和风土人情。
不仅如此,张岱在吃喝玩乐方面也是一把好手。他琴艺精湛,起初玩得油腔滑调,但不满足于此,转而追求古朴典雅的风格。于是他从熟练反复练习回归到初学时的生疏,最终以一派古朴之风扬名。他对品茶极其讲究,只需轻轻一口,便能分辨出茶的产地、水源,以及春茶还是秋茶。此外,他对茶具研究透彻,即使茶器上没有刻印,也能准确辨认制作者。
更难能可贵的是,他还研制出一种新茶,香气清雅如素兰,茶汤洁白似雪涛,张岱将其命名为“兰雪茶”,甚至让习惯只喝松萝茶的徽州人都改口说“不食松萝,只食兰雪”。张岱还会写戏剧。一次,他在兖州为父亲庆寿,宴请工部尚书刘荣嗣,现场请家养戏班演出他完善后的《冰山记》,刘荣嗣大加赞赏,称“十得八九”。张岱不满足,连夜增补七出,次日再请戏班演出,令刘荣嗣大为震惊。
你若以为他只是一个风花雪月的纨绔子弟,那就错了。他心系百姓,关注民生疾苦,也具备政治远见。曾呈文《疏通市河呈子》给绍兴知府,旨在疏通城市重要水道。他还自掏腰包请县令发布号召,组织千人平整卧龙山下池塘与水道,使舟船往来畅通无阻。工作上尽责有担当,私下里懂得享受人生,既懂得风雅,也懂生活琐事,这样的男人,怎能不令人倾心?
---
有趣
“人无癖不可与交,以其无深情也;人无疵不可与交,以其无真气也。”这句话用来形容张岱再合适不过了。他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俗趣且真实的人。
你见过有人为自己写墓志铭吗?张岱不仅为自己亲笔撰写墓志铭,还提前选定了墓地。更有趣的是,他在墓志铭里坦言自己“学书不成,学剑不成,学节义不成,学文章不成,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未成功”,如此自嘲令人忍俊不禁。
他曾扮演《水浒传》中的人物祈雨,结果被叔祖张汝懋责问:“《水浒》与祈雨何干?眼下盗贼猖獗,你这是迎接盗贼吗?”张岱幽默回应说自己是“及时雨”,听者无不称赞,连张汝懋也忍俊不禁。
张岱是个极其挑剔的吃货,喜欢品尝各地特产,却讲究时令与品质。举例说,他对乳酪的吃法精妙多样:“用鹤觞花露入甑蒸之,以热为妙;或用豆粉调和,漉成腐乳,以冷食佳;亦可煎酥,制成皮饼,或酒凝,盐腌,醋捉,种种吃法无一不美味。”
这小小乳酪,竟被他吃出了多种风味。无论多远,只要张岱想吃,便不惜时间和精力,决不轻易罢休。
他曾游历阳和岭,品尝玉带泉水,却嫌“玉带”二字不雅。因这片山岭是他家祖坟所在,他便想以曾祖父的号“阳和”更名泉水为“阳和泉”。当地人担心他借此据为己有,便刻碑立于泉旁,这事儿令人哭笑不得。
张岱少年时在卧龙山下设斗鸡社,好友张联芳、秦一生常来挑战,他屡战屡胜。后来他从野史中得知,唐玄宗与自己同为酉年酉月生,但因斗鸡败国,便弃之不玩。
他年轻时爱游山玩水,登龙山赏雪唱曲,徜徉天瓦山房读书,登香炉峰观日落,在金简石上赏月,在秦淮河上看龙舟竞渡,去曲阜拜谒孔庙。无论是夜晚的金山寺,还是朋友聚会,只要兴致一来,就让伶人现场唱戏,常令众人惊叹不已。
正如梁启超所言:“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,生活才有价值;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,那么生活便成沙漠,要他何用?”
---
热爱生活
电视剧《知否》中盛明兰曾说:“与人相守,最终依靠的还是最低处,品性的最低处。”明朝覆灭后,张岱的人生也跌落谷底,从锦衣玉食到清贫粗茶淡饭,几乎到了人生最低谷。
但他并未因此郁郁寡欢,反而更加专注于好好生活。他既没有接受清政府的招揽继续为官,也没有采取不食周粟的激烈抗议方式。有人因此觉得他丢失了文人的骨气,但他对此从不辩解。
他始终清楚自己是个文人,于是选择隐居四明山中,甘守贫困,潜心著述。在这期间,他完成了《石匮书》和《陶庵梦忆》两部力作。
《石匮书》历时27年完成,成稿后又反复删改,追求严谨求真,五易其稿,九正其讹,稍有不确便舍去不写,前后花了整整50年才得以问世。
《陶庵梦忆》则记录了他年轻时游历时的所见所闻,生动描绘了那个时代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。
他的笔触中充满对生活的热爱。《陶庵梦忆》里描写的不是权贵名流的纸醉金迷,而是一群热爱生活的人们,和他们朴实平凡的日常点滴。
张岱喜欢结交各种朋友,不拘身份高低,他的朋友圈既有达官显贵、文人墨客,也有妓女商贩等普通百姓。
他欣赏竹雕艺人濮仲谦,佩服他即使清贫也坚持雕刻艺术,绝不屈服于金钱权势;他赞叹说书人柳麻子,尽管相貌平凡,却凭借高超技艺赢得众人喜爱,其人气丝毫不逊于美貌的王月生。
他同情那些沦为扬州“瘦马”的女子,只用寥寥数笔,就生动勾画出她们被牙婆当牲畜般买卖的凄惨境遇,毫无尊严。
在张岱眼中,士人美女的文雅远不及农村妇女的自然朴实;芳兰的香气不及野花野草的浓烈;丝竹管弦不如民间摇鼓吹笙的热闹;名贵铜器逊色于泥塑竹马的质朴;宋元名画不及湖畔佛像的普及。
张岱活到近90岁高龄,古代实属罕见,这或许与他豁达幽默、热爱生活的性格密不可分。
他虽已逝去,未能亲见他真容,但他用一生告诉我们:一个有趣且热爱生活的人,命运终不会亏待他。无论外界如何变化,最重要的是认真过好自己的生活。
愿与君共勉。
---
作者:红衣,热爱可抵岁月漫长。愿我们眼中常怀光亮,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。
---
如果你想,我也可以帮你做成更口语化或文学化的版本。你喜欢哪种风格?
发布于:天津市
